我院于4月26日在资环楼521报告厅举行学术报告会,特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华南理工大学曾永平教授,做《微塑料研究进展与思考》学术报告,并展开交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教授,暨南大学曾力希教授,学院教师代表以及硕士生、博士生,共计80余人参加交流,学术报告由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副主任、gg999策略手机白菜副院长吴起鑫教授主持,周少奇副校长致辞。
曾永平教授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深耕多年,尤其在有机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和人体暴露风险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污染物(含微纳塑料)的环境归趋与人体暴露风险评价、被动采样方法体系的研发和应用。多年来,他成功构建新型被动采样方法体系,深入阐明人为活动对有机污染物在近海环境中演化归趋的影响机制,更首创性地以人类发展指数为主要预测因子建立估算全球河流塑料入海通量的模型,对有机污染物的水生物与人体暴露以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精细评估。曾教授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和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目前还担任国际环境科学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的主编等多项学术职务。
在报告中,曾教授指出,2022年全球塑料垃圾产量高达4亿吨,其中中国贡献了三分之一左右。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将微塑料列为四大新污染物家族之一,凸显了国家对微塑料治理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微塑料研究发展迅速,相关文章发表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已突破1900篇,中国更是成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然而,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表征测定标准的统一、检测手段的更新以及模型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差异等。曾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对微塑料研究的深入思考,并呼吁国内学者积极寻找普遍规律或构建更精准的模型,同时理性看待海洋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产生的生态胁迫。
报告后续的提问讨论环节中,曾永平教授与大家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激发科研思维。在交流中,他强调,治理微塑料的最佳途径是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如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塑料的使用等。
至此,此次学术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最后,周少奇副校长、学院教师代表以及部分学生与曾永平教授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下这场学术盛宴的精彩瞬间。